大叔的愛 LGBT 性/別小眾

從《大叔的愛》認識LGBT(LGBTQIA+)性/別小眾

最近熱播的 《大叔的愛》是香港電視史上少見正面講述同性戀的喜劇,劇情不但富有不少爆笑場口,黃德斌所飾演的同性戀大叔一角,更是令劇集生色不少。《大叔的愛》中Anson Lo所飾演的阿牧、Edan所飾演的田一雄糾結的同性愛情故事成了全港熱話,更帶動了港人對性/別小眾人士的興趣,當中,《大叔的愛》飾演梓芊的演員徐㴓喬Asha,現實生活中已表明是名雙性戀者。Asha在17歲時便已經與同性伴侶在一起,而Asha現時亦有一名拍拖多年的跨性別同性密友。

《大叔的愛》其實同時描繪香港性/別小眾現階段所面對的問題,可能要面對家人或朋友的目光,又生怕「出櫃」會被歧視,究竟同性戀在香港人眼中是否還是禁忌話題?就在這個時候,讓我們認識一下「LGBT」性/別小眾吧!

LGBT意思是… 

LGBT主要由四大群體組成,分別是:

  • Lesbian(女同性戀者/女同志)
  • Gay(男同性戀者/男同志)
  • Bisexual(雙性戀者)
  • Transgender/ TG(跨性別)

這四大群體還可以再細分作其他群體。譬如跨性別Transgender/ TG則可以再分爲「跨女」 Transwoman/ Male-To-Female、「跨仔」Transmale/ Female-To-Male—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,跨性別人士(或跨性別者)是指那些自身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不同的人。

《大叔的愛》中的「田田」田一雄,某程度上也有雙性戀特性 (圖片取自ViuTv《大叔的愛》劇照)

 

 

LGBTQIA+又是甚麼意思?

近年,LGBT已不能代表所有性/別小眾群體,《大叔的愛》所描述的男同志只是性/別小眾的其中一小撮,因此又衍生了「LGBTQIA+」。

  • Queer(酷兒)泛稱以上所有非順性別或異性戀的族群;Q亦可以代表「Questioning」,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自己非同性戀,具體是什麼性取向還不確定。
  • Intersex(雙性人)指兼有男女性徵者,例如同時擁有陰莖與發育不全子宮等等、對自己性別的自我認同,亦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產生。
  • Asexual(無性戀)表示沒有情慾或有著極低度性慾、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,亦可能會對人產生情感或依賴關係,甚至因為想繁殖後代而發生性行為。
  • 「+」,代表性傾向的種類還在持續增加,性/別小眾也可以用更貼切地定義自己,例如Ally(支持同性戀者或平權運動的異性戀者)、Pansexual(泛性戀,性別並非對身體產生吸引或愛慕的原因,突破了雙性戀的二元界限)。
大叔的愛 性/別小眾 黃德斌 kk

觀眾對《大叔的愛》中「KK」有個結婚多年的妻子,最後卻愛上男主角「田田」田一雄。(圖片取自ViuTv《大叔的愛》劇照)

 

 

認識LGBT社群 傳遞正確資訊 已是支持的一種

「我出櫃了」這句話寫出來不用幾秒,但對於很多性/別小眾來説,說出口則可能要用上一輩子。更甚是,不少人會惡意批評他們,質疑他們是否因爲某些家庭原因或個人心理原因而成爲LGBT。據研究指出,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性別包含多種元素,不能一概而論,更不應該在背後胡亂猜測性/別小眾們的内心。所以,正確認識性/別小眾,注意言詞,已經是表達支持的一大方法。

大叔的愛 阿牧 同性戀

在戀愛大同的開放社會年代,《大叔的愛》可會令性小眾更勇於面對自我?(圖片取自ViuTv《大叔的愛》劇照)

 

 

關懷愛滋AIDS Concern 是本港首個關注愛滋病及提供有關服務的非政府慈善組織,致力於愛滋病預防工作,支持愛滋病病毒感染者,為達致社會三零目標 ( 零新感染、零標籤及零愛滋病相關死亡 )努力;社企MY PLACE則致力在青少年群體間推廣正面性教育,當中MY LIFE SKILLS 服務更能透過外展活動、性健康工作坊、小組及朋輩計劃、網上平台等途徑,以貼地模式向25歲以下青少年提供正面性教育、認識性小眾,了解社會上存在不同性傾向人士,剖析性別定型觀念,並反思社會對性/別小眾的污名化與相關的迷思。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請加入成為關懷愛滋的月捐計劃,長期支持我們的工作,並定期獲得最新資訊。

請即加入月捐計劃:https://aidsconcern.org.hk/zh/support-us/monthly-donation/

My PrEP Price

//

//

//

//

//